池化

2021/05/19 BasicKnowledge 共 629 字,约 2 分钟

深度学习基础知识点池化

目的

  • 在语义上把相似的特征合并起来
  • 选出重要特征
  • 增加模型的鲁棒性

特性

  • 保证了图像的平移不变性,使得模型不受位置变化的影响;
  • 池化操作使网络拥有更大的感受野,从而能够接受更大的输入。感受野的增大,将允许网络在更深层学习到更加抽象的特征表征;

池化层输出尺寸计算公式

  • 输入张量的尺寸 ${ W } _ { 1 }\times { H } _ { 1 }\times { D } _ { 1 }$
  • 两个超参数
  • 空间大小 $F$
  • 步长 $S$
  • 输出张量的尺寸 ${ W } _ { 2 }\times { H } _ { 2 }\times { D } _ { 2 }$
\[\begin{aligned} { W }_{ 2 } &={ ({ W }_{ 1 }-F) }/{ S }+1 \\ { H }_{ 2 } &={ ({ H }_{ 1 }-F) }/{ S }+1 \\ { D }_{ 2 } &={ D }_{ 1 } \end{aligned}\]

池化方式

  • 平均池化($Mean Pooling$)
    • 操作方式:对邻域内特征点求取平均值
    • 目的:综合考虑周围像素的特征
    • 优点:对背景保留更好
  • 最大池化($Max Pooling$)
    • 操作方式:对邻域内特征点取最大值
    • 目的:获取相邻像素间最重要的特征信息,避免模型学习到一些无关紧要的特征
    • 优点:对纹理提取更好
  • 重叠池化($Overlapping \ Pooling$)
    • 重叠池化的相邻池化窗口之间会有重叠区域
  • 空间金字塔池化($Spatial \ Pyramid \ Pooling$)
    • 空间金字塔池化拓展了卷积神经网络的实用性,使它能够以任意尺寸的图片作为输入

池化过程


pooling

Search

    Categories Cloud

    Blog Git BasicKnowledge Linux Classification Article MachineLearning

    Table of Contents